2025年上海“纺织”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教学简报
第三期 2025年07月02日电子信箱:fzsqxx@dhu.edu.cn
2025年上海“纺织”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组委会编,撰写:韩淇
7月2日,来自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的Frederic Heim教授、加拿大拉瓦尔大学Ze Zhang教授和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师学院的陶旭渊教授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HEIM教授介绍了用于疝气治疗的现代合成补片修复技术发展,补片材料历经百年演变,从早期僵硬的非织造补片发展为现代高性能纺织结构。新型补片按孔隙大小和重量分级,轻量型补片可改善患者活动能力,HEIM教授团队开发出生物可吸收材料,能在24个月内被人体吸收,减少长期异物反应。他强调,补片的弹性模量需与人体腹壁特性匹配,以降低纤维化等并发症。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材料开发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如结合抗粘连屏障技术,优化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与患者舒适度的平衡。这项研究为疝气治疗迈向精准化、安全化提供了重要指导。

(Frederic Heim教授)
Ze Zhang教授系统介绍了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分析测试技术,重点讲解了表面与微观结构表征技术,包括接触角测量仪在材料亲疏水性分析中的应用,以及SEM、TEM和AFM在纳米级形貌观测中的优势。在成分分析方面,他详细阐述了XPS、FTIR和质谱等技术在材料化学组成检测中的作用。针对生物医学材料的特殊性,Ze Zhang教授强调了生物相容性评价体系,涵盖细胞粘附、增殖检测及分子层面的基因和蛋白分析技术并结合丰富的研究案例,生动展示了现代生物医学多模态表征的重要性。

(Ze Zhang教授)
陶旭渊教授介绍了智能纺织品的发展与应用,并指出,智能纺织品能感知并响应环境变化,分为被动、主动和高度智能三类,集成级别从简单电子元件结合到完全纺织化组件不等。目前,智能纺织品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广泛。在材料方面,变色材料、相变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是关键突破。例如,形状记忆合金丝可缝入织物,制成自适应纺织品;相变材料微胶囊能吸收热量,优化穿戴体验等。智能纺织系统需要大家积极探索,推动其在医疗、运动、时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未来或将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陶旭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