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纺织”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教学简报(四)
发布时间:2025-07-06


2025年上海“纺织”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教学简报

 20250703电子信箱:fzsqxx@dhu.edu.cn

2025年上海“纺织”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组委会编,撰写:韩淇

73日,来自东华大学的刘书德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的毛宁涛教授和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艺学校的陶旭渊教授作作精彩的学术汇报。

刘书德教授介绍了纺织领域的三大先导产业——柔性电子织物、医用纺织材料及AI纺织设计,并详细讲解了柔性储能器件的分类,包括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柔性电池和依赖界面双层储能的超级电容器,他指出,国家对储能器件的需求激增源于化石能源枯竭、能源供需矛盾及柔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针对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提升,他提出可通过优化电极比表面积、电解液类型及采用非对称结构实现。此外,他还分析了双电层电容器和赝电容器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活性炭、石墨烯等电极材料特性及湿法纺丝等制备工艺。

刘书德教授)

毛宁涛教授系统阐述了产业用纺织品的性能驱动工程设计方法论,涵盖设计原理、材料选择、结构优化等关键环节。强调,设计需以性能需求为核心,例如医疗用布需高吸液性和柔软性,而工业用布则需耐磨去污能力。材料选择需平衡物化性能、环保性及成本,而结构设计可针对性提升强度或吸液性。此外,纤维形态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产品功能。他指出,传统试错法成本高、周期长,建议结合计算机模拟与数据分析优化设计流程。未来,产业用纺织品将向可持续、功能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毛宁涛教授

陶旭渊教授重点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高吸水性聚合物、负泊松比材料、吸震材料和压电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负泊松比材料在拉伸时会横向膨胀,适用于医用纺织品,吸震材料如剪切增稠凝胶和D3O材料在防护领域表现突出,而压电聚合物聚偏氟乙烯则因其电学特性备受关注。他还详细解析了功能性纺织材料的五大类:导电纺织品、光纤、微胶囊技术、光致发光纺织品和仿生纺织品。并分别举例讲述了五大类材料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最后,陶旭渊教授探讨了电子纺织品在物联网智能服装中的多学科应用,涵盖工业4.0、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等领域,其系统架构包括传感、通信、能源等模块,展现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广阔前景。

(陶旭渊教授)